安庆大士阁巷:古老佛教与现代工业的交汇地
安庆人大多知道大士阁,可是说到大士阁巷,知道的人并不多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,这一条小巷子也渐渐湮没在岁月的洪流中。
大士阁巷位于振风塔西侧,缘于巷内的“大士阁”而得此名。
清代顺治十六年(1659年)怀宁知县马刚于迎江寺西侧由南向北建四宜亭、慈云阁、广嗣殿,这广嗣殿就是老大士阁。民国七年(1918年)时任财政总长周学熙奉母之命,大修迎江寺,余资又在广嗣殿西侧建大士阁,即新大士阁。
大士阁巷南端位于沿江东路的三孔桥街上,沿着水泥路拾级而上,北端高处就是大士阁。那个年代的水泥,安庆人称之为“洋灰”,是稀罕之物。以水泥铺道,可见这条小巷当年的规格之高。与水泥路垂直的小道为青石板路面,小巷西行的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行。沿着这“一人巷”走到尽头北拐,就是一排低矮的瓦屋,都是倚墙而立,为庙产。当地居民习惯称之为“十八家(ga)”。若绕过十八家,便是迎江寺后面的放生池和和尚亭,也就是今天的迎江寺后花园。